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信息(教育部)
发布日期:2025-02-18 07:58
来源:芜湖市教育局 作者:校监科 浏览次数:
依托极地科考系列活动
上海徐汇打造区域性科学教育实践新样本
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上海市徐汇区深度挖掘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围绕中国极地科考推出系列活动,打造区域性科学教育实践新样本。
一、凝聚合力,建立协同机制
为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科学教育资源,上海市徐汇区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极地科考共建备忘录,共同制定方案,统筹协调资源,构建科学教育协同机制。2021年、2023年先后推出“南极云科考”“北极云科考”,2024年升级打造“南北极云科考”系列活动,现已成为覆盖全区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实践品牌。
二、突出亮点,创新活动形式
“南北极云科考”系列活动由科学实践、在线科普教育、科学读物开发、孵化科创项目4个版块10个项目组成,参与项目的学生数达30万人次,形成极地科考实践活动矩阵。
一是开发特色项目,强化探究实践。在项目中融入极地元素,引导青少年关注科技发展,增强科学兴趣,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比如,组织学生分批次登上“雪龙”号、“雪龙 2”号科考船,沉浸式了解科考船的构造、科考设施设备及科考实验细节;在青少年模型节中制作“雪龙”号、“雪龙 2”号船模,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青少年人工智能赛中运用视觉识别等技术模拟完成极地营救任务,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二是设计分层活动,满足不同学段需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策划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以适应小学到高中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阶段,在“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巡回展”上,以极地动物、极地气候风光为主题,单独设计巡展内容,重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初中阶段,在模型节和“南洋杯”结构设计竞赛活动中,鼓励学生运用力学等知识,设计制作可以抵抗极地恶劣环境的承压结构,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高中阶段,组织学生与科考专家结对,对极地生态环境、地理地质、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重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
三是依托线上载体,扩大辐射范围。邀请科考专家、科考队员讲述科考知识、科考故事,定期在微信公众号推出“极地云科考大课堂”,连载28次,点击人数超6万人次;微信视频号推出“极地云科考直播间”共5期,收看人数超20万人次,掀起了徐汇区师生和家长们参与极地科考活动的热潮。
三、注重融合,提升育人效果
一是科学教育与德育融合。以“追光”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为载体,科考专家不仅向学生们传授极地知识,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生们展示坚韧不拔、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南极科考与科学家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情感。同时,徐汇区学校校旗也随科考队先后在南极长城站、秦岭站和北极点升起,增添了学生们的骄傲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科考、投身科学的热情。
二是科学教育与智育融合。每年开展极地科考系列赛事活动5 项,涉及人工智能、工程、模型、生物环境、创造发明等领域,通过赛事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活力。比如,在青少年创新教育基地冬令营活动中,学生们以极地探险车为主题,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知识,设计制作未来极地探险车,完成承载及运行测试,以发布会的形式将设计理念、技术要点和团队文化等分享交流,提升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工程素养。
三是科学教育与美育融合。学生们用画笔描绘壮丽的极地风光及对祖国科考的畅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开展绘画作品征集活动 2 次,征集作品近 1000 幅,为南极医疗仓设计外观,部分优秀作品跟随中国第 41 次南极科考队出征,在中国南极考察站展陈。
下一步,上海市徐汇区将在立足本区实际基础上,联合科学教育实验区协同组成员以及中西部地区学校,共同组织开展在线“云科考”活动,加强与兄弟地区协作共建,携手创新科学教育实践,使更多学生在更广阔的学科视野、更高质量的科学教育中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