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优提质下好“先手棋” 综合改革芜湖再出发
教育是民生大事,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近几年,芜湖把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惠民服务落到实处,聚焦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群众对教育的幸福感获得感真真切切。
上好学
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一条蜿蜒的青弋江穿城而过,见证着芜湖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在青弋江南岸,一所建校48年的学校,在2023年实现跃迁。
2023年8月25日,在原芜湖市第二十五中学基础上,芜湖市第十二中学教育集团儒林中学正式揭牌,翻开了这所中学教育历程中崭新的一页。
新学校挂牌后的一周,王进的女儿走进了儒林中学的校门,成为一名初一新生。“有名校教育资源的托底,我们家长心里更有底了。”
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每一位家长的心之所盼。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芜湖始终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赢得群众的点赞。“近三年全市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5所,新增学位4.97万个。”据芜湖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我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布局,完成中心城区第六轮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旨在有效缓解学位供给矛盾。
近年来,芜湖市持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完善跨学段、跨层级、跨区域集团化办学政策,努力提升集团化办学质量,促进区域间、校际间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通过内部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科研、资源融合、考核评价、创新与特色等推进集团化办学“六个统一”,不断完善优秀教师流动和干部培养机制,促进校际间教科研良性互动和学校特色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成立基础教育集团147个,优质学校办分校(分园)450所,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超75%,一批新建校、薄弱校走上优质发展之路。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近三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所,新增学位1.2万个,形成公办优质园、民办普惠园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新格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再提升11.54个百分点达61.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4%。
“今年我市还将持续扩大公办园供给,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据介绍,近年来我市新建城镇小区配套园全部办成了公办园,同时鼓励回购回租民办园,确保2024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5%以上,并持续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80%以上。
“一个都不能少”也体现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中。2023年,我市特教学校新校区建成,即将投入使用,该校区也是皖南地区最大的特教中心。截至目前,我市建成特殊教育学校7所,资源教室25个,融合教育资源覆盖率达96%,累计入学率99.5%。
强师资
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教师强,则教育强。打造一流学校,创办一流教育,“好老师”也是关键。
据了解,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芜湖大力实施“行知计划”,招引育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三年,芜湖引进教育高层次人才158名,培养市级卓越教师523名(名校园长73人、名班主任151人、名师84人、学科带头人215人),市级骨干教师874名。各县区多措并举促进县区、校级骨干教师茁壮成长。
持续在教育人才上的引蓄,收获自然水到渠成。在前不久举行的基础教育及中职教育成果奖评选中,芜湖市获国家二等奖2项(我省仅有两市获得国家级奖项);获省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获奖数量、质量领先全省。
优质的师资还体现在好老师的流动中。芜湖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交流比例达16.7%,交流骨干教师比例达27.3%。优质的教师资源在“引育用”中激活了一池春水。
结硕果
育人模式改革创新
育人之本,莫如铸魂。芜湖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形成良好格局,育人模式也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得到深化,芜湖市入选安徽省首批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
“邓琳琳老师告诉我们,体育训练就是在失败中不断成长,我们要挑战自己、战胜自己。”面对面和奥运冠军邓琳琳的交流,让芜湖华师实验学校的啦啦操小队员收获满满。
近年来,芜湖全面实施体教融合行动,如邓琳琳这样走进校园开展体教融合的体育冠军越来越多,成立全市啦啦操、击剑、射击等体育教育联盟,举办“千寻杯”激光射击比赛、“一凡杯”击剑比赛,以我市培育出来的体育冠军之名,引领带动近百所联盟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近年来,芜湖学子在花剑、射击世界杯、世锦赛等世界大赛中多次获得冠军,多名学子在安徽省学生体育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教室里朗朗书声,传递出学子们的蓬勃朝气;操场上欢声笑语,展示着孩子们的自由奔放。
据悉,芜湖是全省率先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城市,全市多所学校在多样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赭山小学着力构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场地器材建设配备+社会资源”的“1+1+N”育人资源,逐步形成“体育课程、传统体育游戏、体育赛事、体育社团”四位一体的体育管理机制。每天的体育课,成为孩子们最为期待的时间。
作为乡村校代表,六郎中学积极克服农村学校教学资源有限这一难题,把政教处、体育老师、足球教师和晚辅导老师都纳入实施团队,保障学生每天都能上一节体育课……
最动人的画面是孩子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体育运动、机器人操作课程、经典诵读……在“双减”的加持下,无论是每天一节体育课,还是课后延时服务,芜湖各阶段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形式多样,动静结合,内容丰富,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比如在义务教育阶段,芜湖深入实施学生“悦成长”系列课程,形成具有“芜湖特色”的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区域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群。
在深化课后服务中,芜湖市创新开发“悦创科学+”项目,打造24个“科创筑梦”助力“双减”试点学校和单位,47所中小学挂牌全国“科技馆里的科学课”试点示范校。南瑞实验学校等7所中小学获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优秀单位荣誉称号。学校优秀典型案例16次入选教育部《“双减”改革快报》,全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地方经验”栏目多次推广“芜湖经验”。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再突破,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在2023年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竞赛中获34枚奖牌(全省共87枚),其中金牌7枚(全省共10枚),位居全省第一。
深融合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让每个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更多孩子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23年,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张根生,书写了职业教育学子的精彩篇章。他和老师何进搭档,代表安徽省斩获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汽车维修”比赛一等奖,实现了我市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历史性突破。
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满意感?紧扣高质量发展,芜湖用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定制培养产业人才的实践探索,为这个命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据了解,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在芜院校设立了100个市级订单班、冠名班,鼓励企业推荐骨干力量担任合作院校兼职教师,聘任454名“产业教授”,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加强学生技能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芜湖在打造“职教名城”之路上正在走深走实,芜湖市产教联合体被评为国家级首批2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之一。
2024年,我市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教育民生福祉,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环节,为“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贡献教育力量。
青弋江畔、长江岸边,一幅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画卷正在江城大地生动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