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自然之美 艺术发展逐梦成长 ——2025年度安徽省皖江片五育融合康复教育课程展示观摩活动在芜湖市特教学校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05-16 16:54 来源:特教学校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探寻适配学前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模式,聚焦于将“五育”融入特殊儿童教育康复的全过程,搭建区域内特殊教育教师交流互鉴的优质平台。5月15日上午,由安徽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芜湖市教科所、芜湖市特殊教育学校承办的2025年度安徽省皖江片五育融合康复教育课程展示观摩活动在芜湖市特教学校成功举办。皖江片7市20所特殊教育学校的60多名校长、分管校长、骨干教师及部分地市的特教教研员参加了观摩。此次观摩活动涵盖了课程展示、案例分享和交流研讨三个环节,完美展示了芜湖市特教学校学前康复部“五育”融合康复教育课程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

芜湖市特教学校校长徐蕾对到来的各位领导、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五育”融入康复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取得的经验与成果。在特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探寻适配学前特需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学校聚焦“五育”深度融入特需儿童教育康复的全过程,致力于构建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特殊教育艺术康复框架。

安徽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皖江片片长朱艳讲话,感谢芜湖市教科所的支持与芜湖市特教学校的精心准备,为皖江片兄弟学校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预祝大家学有所获、共同进步。

芜湖市教科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吴友义为会议致辞,对皖江片区7地市特教工作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感谢承办学校为活动顺利开展所做的筹备工作,同时向长期扎根一线的特教教师致以深切敬意。特教事业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支撑,在保障特殊群体权益、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期待参会领导与教师在芜湖进行深度交流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课程展示环节中,学前康复部师生通过《风信子的一天》生动呈现了“五育融合”与“普特融合”的创新实践。课程以单元主题教学为核心,巧妙融入音乐律动、创意美术及中国传统游戏,将德、智、体、美、劳教育目标渗透于情境化、游戏化的康复活动中。特需儿童在感统“动物游戏”中提升大运动能力;在社交游戏“萝卜蹲”里发展语言社交技能;在律动“圆圈舞”“桌面操”和绘画手工中实现了康复训练与五育发展的有机统一。

尤为突出的是,课程联合七巧板幼儿园开展“普特双师协作”模式,普通幼儿教师与特教教师共同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普通儿童与特需儿童协同参与的互动场景。在“户外游戏”“社交游戏”等环节中,两类儿童通过游戏建立情感联结,既促进特需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也培养了普通儿童的包容意识。这种“双向融合”实践,为构建融合教育生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充分彰显了“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核心理念。

案例分享环节《伟伟的成长拼图》,康复部教师刘寒以一名特殊儿童的成长轨迹为线索,展示出“五育”融入教育康复课程的成果,从中也体现出特教老师的专业素养和仁爱之心。

芜湖市特教教研员夏云在最后的交流研讨环节,充分肯定了本次展示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展现了芜湖市特教学校学前康复部在五育融合教育康复课程的积极探索与丰硕成果,引发了与会人员的深入探讨与思想碰撞。希望今后能加强与皖江片其他地市的特教资源共享,形成跨区域协同发展合力,探索普特教育融合路径,让特教从“各美其美”走向“美美与共”。

此次展示观摩活动不仅是一次课题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的深度碰撞、理念的充分交融与实践的精彩展示。活动的成功举办必将为皖江片区特殊教育工作注入新动能,助力绘制更加绚丽多彩的特殊教育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