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再启动,教育特色正彰显”---安师大附外教育集团举办校本课程启动仪式

发布日期:2024-11-18 09:06 来源:芜湖市第十一中学 浏览次数:

为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丰富课程体系,凸显学校特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4年11月8日下午,芜湖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在明德楼二楼会议室隆重举行了2024年市级立项校本课程启动仪式。本次启动仪式特邀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杨晓奇、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明林、芜湖市教科所教研员李文波、芜湖市教科所教研员刘宏法莅临指导。集团副理事长、狮子山校区副校长汪澜,历史、生物和物理三个校本课程全体成员参加了启动仪式。会议由教务处副主任郝丽娟主持。

2024年安师大附外教育集团共有3项市级校本课程立项,分别是狮子山校区王宜林、许秀珍主持的《红色记忆--王稼祥革命故事项目课程》;翟裴玲主持的《“五育融合”视野下中学生态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城东校区胡仓兵主持的《STEAM教育理念下物理跨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汪澜在启动仪式上致欢迎辞,介绍了学校的育人目标:红色基因,绿色发展,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他认为学校育人目标是对党教育政策的响应,而课程又是落实育人目标的重要支撑。为此,学校创设了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校本课程《红色记忆--王稼祥革命故事项目课程》主持人王宜林汇报了该项课程的实施方案,详细介绍了校本课程的额目标、内容与活动安排,主要的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料,课程的实施说明,已开展的工作和预期成果等。他认为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课程通过对青年王稼祥在圣雅各中学求学经历的研究,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历程的发展轨迹,走近革命英雄人物,认识红色事迹及其背后的故事,发掘狮子山上的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和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将学校打造成真正适宜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四位专家对校本课程《红色记忆--王稼祥革命故事项目课程》进行了评议指导。他们认为,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在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同时更考虑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市教研员刘宏法指出,校本课程应融入学校教学中心工作中去,课程内容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更契合课程的实施目标。李文波则建议在课程实施与开发中探索物化目标的同时,关注非物化目标。杨晓奇主张课程目标要区分层次和维度,课程主题的提炼要与学校教育目标相联系。陈明林认为该项课程非常有特色,具有推广性和教育性,同时指出课程内容要具体化,预计成果要细化。

校本课程《“五育融合”视野下中学生态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主持人翟裴玲从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资源与教学条件,考核评价设想及预期突破等方面进行了汇报。该项目采用四维生态教育框架,涵盖生态概念、生态实践、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交叉主题。学生将学习生态学基础,参与校园植物调查、校园果树配置及养护等实践活动,体验农耕文化,并参与跨学科项目如校园植物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制作。本课程的启动,标志着学校在生态教育领域的新探索,期待通过此课程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绿色校园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陈明林细致且耐心地对该课程进行了精准的指导,指出课程目标要高度凝练和概括,突显“五育融合”;相关概念的界定要清晰明确;四维框架要形成体系;尤其指出在校园果树配置方面可优先考虑柿树和枇杷树,从中可以寻出很多“五育融合”的切入点。杨晓奇指出校本课程是对学校教育理念的支撑,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将五育有机地融合到生态教育中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市教研员李文波和刘宏法也对课程的主题、课程的目标设定及课程的具体实施提出了修改建议。

校本课程《STEAM教育理念下物理跨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主持人胡仓兵代表项目组向与会专家进行了专题汇报。专家们一致认同《STEAM教育理念下物理跨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校本项目研究的前瞻性、时代性,称赞项目团队科研能力强、研究路径清晰,研究方法得当,实操性强。

李文波对附外城东校区物理团队近年来所取得的教科研成绩十分赞赏,他指出,项目组要加强关键概念的鉴定,明确STEAM是理念还是课程,研究过程中要凸显“物理”元素,鼓励项目组团队在已有STEM-PBL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期待2.0版、3.0版成果能不断涌现;杨晓奇建议对“学科”“跨学科”“课程”等概念进行鉴定,立足于物理科目本身将物理课程落实到位;对程目标的设计要精准且有聚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遵循一定程序,明确谁在开发、谁在用、开发的目的是什么;成果形式要参考芜湖市项目验收的标准,依据结题项目的需要,进行具体表述;陈明林建议将“学生的科学素养”目标的顺序进行微调,会符合目标的逻辑递进关系,校本结构图内容要更细化,减少概念化的表述,增加实操性的表达;刘宏法肯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方面表述清晰、有逻辑性,同时对课程内容的框架图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他指出课程开发的目的更多的是推动学生发展,内容活动中部分文字表述需要进一步修改、润色。

汪澜作总结讲话,感谢四位专家的宝贵意见和精彩点评。他希望三位校本课程主持人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课程的相关内容。他强调学校通过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此次市级校本课程启动仪式的顺利举行,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相信在诸位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项目组成员的努力下,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都能在学习中收获成长,校本课程建设也将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