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开展中学英语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观摩研讨活动
为切实提升经开区英语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将新课标理念践行英语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5月7日下午,经开区在银湖中学录播教室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经开区教研员沈伟老师和银湖中学英语教研组长茆浩然老师共同主持,区属中学教研组长和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来自三十三中的葛轶老师和来自银湖中学的汪晨老师各展示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均为牛津译林版八年级U5 Integrated skills。
葛轶以多媒体,图片等为媒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培养了学生利用情境线索和已有知识进行推断预测的习惯和能力;创设情境,通过情境任务的设置,实现英语学科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体现为动手制作和工作角色扮演两方面,同时融入美育和科技元素,多角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素养,促使学生自觉将社会公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在总结部分在本题话题基础上做了一个趣味延伸,引导学生课后对公共标志背后所代表的不同文化背景做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葛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特长,从课件制作到板书设计,从课堂活动到重难点处理,精心设计教学,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热烈,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汪晨采用项目式教学,一开始就直接呈现给学生今日最终目标:参加班级公共标识创意大赛,为班级或学校设计出公共标识,明确学习目标,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再从三大任务展开教学:什么是公共标识、公共标识如何起作用以及如何设计一个学校的公共标识。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恰当地句型介绍自己的校园标识作品,并口头汇报,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劳动意识,也体现了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主题。汪晨教态自然大方,口语标准,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充分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课后,全体老师参与了研讨,对两位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深入点评。高度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能立足新课标,注重过程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素养的提升,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
活动最后,沈伟对本次教研活动作出总结。她充分肯定了这次教研活动,高度赞扬了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鼓励大家不仅要研读新课标,而且要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以及脑科学等相关书籍,关注前沿理论,不断创新课题,更新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