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芜湖市教育局关工委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5-03-06 09:39信息来源: 芜湖市教育局阅读次数:编辑:倪雪梅 字体:【  

    一、把握工作总体要求,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1.把握好2025年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贯彻落实中办国办46号文件以及教育部党组34号文件、省委教育工委164号文件、市委办16号文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作用,主动作为,协同创新,大力推动基层五好关工委建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贡献。

2.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学习培训。认真组织人员开展自学和集体学习,及时选派人员参加教育厅关工委和市关工组织开展的培训,督促指导各级教育系统关工委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确保学深悟透、见行见效。充分发挥市关工委旗帜报告团教育分团及各县区关工委旗帜报告团分团中五老人员的引领作用,擦亮关工品牌,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提质增效。

二、助力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提升关工品牌思政引领力

3.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聚焦立德树人,按照贴近中心、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和五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汇聚起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强大正能量。积极参加教育部关工委、省教育厅关工委和市关工委组织开展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依托旗帜报告团中五老人员、特邀党建组织员等,广泛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等宣传宣讲。推动中小学常态化开展院士、杰出老校友回母校”“劳模(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不断提升活动针对性实效性。

4.强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入脑入心。在中小学中扎实推进新时代好少年·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主题读书活动广泛开展,深入拓展活动育人功能。积极参加教育部关工委、教育厅关工委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弘扬科学家精神,点亮科学梦想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传承科学家精神、立志科技报国。积极参加中国关工委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三、积极参与全面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协助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2025年市关工委和市教育局关工委将继续联合开展十四五期间的 第三批家长学校名校创建评选活动,确保十四五期间家长学校名校的创建工作翻一番。积极参加教育部关工委、省教育厅关工委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及时推进线上家庭教育公开课的收视,助力家长学校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教育系统基层关工委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校社共育咨询室等,推动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6.探索全面育人的有效形式。配合美育浸润行动,探索建立符合关工特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工作平台和有效路径。广泛组织参与中国关工委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五老工作室的作用,为教学第一线提供多种形式的菜单式服务,重点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传统文化、科技素养、法治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工作网络

7.加强队伍建设。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通知》(皖教工委〔2021164号)有关规定,配齐配强关工委领导班子。重视关工委日常办事机构(秘书处或办公室)建设,选配服务意识强、热心关工委事业、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专人担任负责人,给关工委老同志当助手,负责处理日常工作。积极探索新时代五老队伍常态化退出和补充机制,动员更多有责任心、有情怀、有能力、愿意投入的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

8.切实推进五好关工委建设。各地各学校要加快推进关工委组织建设。认真推动《安徽省教育厅关工委关于印发<安徽省教育系统基层五好关工委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6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教秘关〔202411号)的贯彻落实,切实推进基层五好关工委建设行动有序实施,着力提升组织覆盖率、规范化和战斗力,增强工作实效性。

9.落实保障政策。对担任关工委领导职务和坚持日常 工作的五老,给予必要的交通、通讯、误餐、图书资料等工作经费。对经关工委批准,为学生作报告、讲党课和参与教师培训讲课等的五老,按现任同级职称教师课时费标准予以补贴。对因工作需要并经批准的驻会关工委领导和返聘的办事机构五老,应执行本单位返聘人员有关规定。对从事关工委工作的五老骨干应给予关怀帮助,在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探望慰问,相关经费从工作经费列支。

10.大力宣传先进典型。2025年是中国关工委成立35周年、安徽省关工委成立40周年,加大工作成果和五老先进事迹、感人故事的提炼宣传力度,弘扬五老精神,提升关心下一代工作社会影响力。为全社会共同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提供舆论支持,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