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教育局召开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打造区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11-29 16:45信息来源: 芜湖市教育局阅读次数:编辑:倪雪梅 字体:【  


发布时间: 20241129日  发布单位:芜湖市教育局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市教科所教研员 陈丽

 

发布人:市教育局职成科科长 戚梅、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科科长 张贝贝、市教育局职成科四级主任科员 胡贝贝

 

1129日上午,芜湖市教育局在市广电中心召开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打造区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高标准提升关键办学能力、高水平推进产教融合等方面通报了我市打造区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相关情况。

我市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协调发展的职教体系日趋健全,现有应用型本科高校3所、高职院校7所、中职学校12所、技工院校3所,在校生近13万人。3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建设计划,为安徽省之首;5所高职院校入选省“双高”建设计划;2所中职学校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4所中职学校评为省级优秀中职学校;在刚刚结束的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中,我市职业院校共获金奖9项、银奖9项、铜奖13项。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围绕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关键办学能力持续提升;出台订单班、产业教授等政策提升产教融合高度,搭建职业教育联盟、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平台拓宽产教融合广度,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项目扩展产教融合深度,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全市职业院校主干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超过90%,牵头建立11个职教集团,组建61个产业学院,与1845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207个。芜湖市产教联合体被教育部评为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芜湖市机器人产教联合体、芜湖市新能源汽车产教联合体、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产教联合体和芜湖市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联合体等4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已成功入围省级第二批培育项目。芜湖市教育局、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芜湖职业教育联盟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机械行业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入选安徽省省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全市共遴选校企合作订单班118个,聘任“产业教授”553名,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对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推动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充分利用丰富的高职教育资源,通过中高职贯通、中高职结对、协同发展、高职托管中职等方式,继续扩大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规模,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芜湖市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 打造区域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新闻发布会通稿

 

各位媒体朋友:

首先,非常感谢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工作的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今年2月份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芜湖市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打造区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市职业教育目前发展情况。

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市现有应用型本科2所,在校生近3万人;高职院校7所,其中公办高职4所、民办3所,在校生6万余人;中职学校12所,其中公办学校5所,民办学校7所,在校生2.49万人;技工院校3所,在校生9千余人。3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建设计划,为安徽省之首;2所中职学校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我市已有4所学校评为省级优秀中职学校、8所学校评为省级B类学校。新设的芜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和芜湖航空职业学院2024均已招生,皖江学院已转设为芜湖学院,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将打造为国内一流全日制民办非营利性本科高等学校、创新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协调发展的职教体系更加健全。

二、关键办学能力高标准提升

加强专业建设,围绕我市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2024年新设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康养休闲旅游服务等专业37个,停招老旧专业33个。全市职业院校主干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90%以上,现有4个国家级双高专业群、13个省级双高专业群。推广混合式教学,建成一批优质在线课程和专业资源库。各校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数字校园保障能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中职学校实现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国赛金牌零的突破,4所学校成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点;共有14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优质专业,6个专业群被认定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培育建设项目。

三、产教融合高水平推进

一是广泛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芜湖职业教育联盟建立10个专业群产教融合协作委员会并常态化开展工作。职业院校牵头建立11个职教集团,组建61个产业学院。芜湖市教育局、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芜湖职业教育联盟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机械行业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入选安徽省省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已增至71家。全市职业院校全部开展校企合作,与1845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207个。芜湖市公共实训基地一期、湾址区公共实训基地、南陵县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均已建成使用。

二是积极争取产教融合试点项目。芜湖市积极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已被省发改委推荐申报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积极申报各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其中芜湖市产教联合体被教育部评为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芜湖市机器人产教联合体、芜湖市新能源汽车产教联合体、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产教联合体和芜湖市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联合体等4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已成功入围省级第二批培育项目。职业院校牵头组建9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高校、本科学校参与108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5个省级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4个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9个省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9项省级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线下);14项省级职业教育优质教材;5个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

三是出台政策支持产教融合发展。全市共遴选118个校企合作订单班,投入近2千万元。聘任553产业教授,根据院校支付产业教授薪资标准,按照60%给予院校经费补助。校企签约明确教材共建、教师共担、班级共管、人才共育,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

各位媒体朋友,再次衷心感谢大家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希望大家对职业教育进行广泛宣传,共同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欢迎大家提出问题。

 

大江晚报:目前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仍然存在,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请问,我市在转变社会观念上做了哪些努力?

胡贝贝: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各部门的支持下,芜湖职业教育取得了新进展,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加强职业教育达标示范建设,4所学校被评为省级优秀学校。加大对职业院校资金投入,改善教学和实训条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组织师生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以赛促学。推动校企深度合作,设立订单班、冠名班,组织校企对接会,促进校企共同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让家长看到选择职业教育同样有较好职业发展。

二是职业教育自身影响力不断扩大。2023中职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024年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中获得金奖1项、铜奖2项。中职教师在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芜湖市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信息专报,获省委书记批示。《安徽教育》工作简报、教育部简报〔2023〕第32期分别印发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向全省、全国宣传我市职业教育。

三是广泛宣传职业教育。通过多渠道宣传职业教育,宣传职业教育对应产业发展重要性,也宣传职业教育发展所去掉的成就,包括宣传优秀毕业生升学和就业的典型案例,像高职校2016届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胡昌伟,保送黄山学院读本科,到澳门城市大学读研、读博;芜职院电子商务专业2011届毕业生强海波,借助学校的创业园孵化,成为芜湖东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2021年参加“芜湖畅聊早餐会,2023年线上交易额突破20亿元。通过具体案例,逐步改变大家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日等活动,展示职业教育成果。今年7所职业院校精心设计了工业机器人运行与操作等35个职业体验项目,来自全市37所中小学5000名学生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深受学生欢迎。每年印制《高中阶段招生报考指南》,发放至每名初中毕业生,其中印发《致家长一封信》,积极引导家长和学生选择适合的高中阶段教育。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的努力和举措,一定能够逐步转变社会观念,提高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推动我市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大江晚报:请问目前我市中职学生的升学情况如何?下一步在中高职贯通方面有何推动举措?

张贝贝:目前中职毕业生的升学途径很多,既可以通过“3+2”、高职分类考试升学,也可以通过应用型本科对口升学、普通高考等途径升入高等学校。以2024年为例,我市5所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联合申报初中起点“3+2”五年制招生计划1720人、3所高职院校共申报初中起点五年制招生计划950人。5所高职院校在6所中职学校设置11个专业的高职中专分校。1所高职在1所中职学校设置高职专业学院。总体来说,我市中职学生的升学比例超过60%,有的学校达到9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高职教育资源,通过中高职贯通、中高职结对、协同发展、高职托管中职等方式,在治理体系、专业建设、师资建设、教学研究、招生就业、社会服务等六个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扩大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规模,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更有效地服务芜湖经济社会发展。

 

主持人: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嘉宾,记者朋友们的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