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关于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23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市教育局:
现将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23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了政府采购的锅炉改造、城南校区防火门更换、网络搭建实训室增补设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3包、2包、1包、500套课桌椅采购、烹饪操作室配套改造及设备添置、财会专业财税实训室、三维创意设计(3D打印)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合计中标价2000余万元。完成了120个教室智慧照明系统的更换和124块智慧黑板的安装。完成了计划投资2320万元的提升工程项目(双电源及电增容、学生宿舍维修、学生食堂及烹饪实训基地项目、城南雨污分流)的招标,中标价1850余万元。做好疫情防控的后勤保障工作。采购了医用口罩、测温系统、消毒液、额温枪、洗手液等价值12余万元的防疫物资。加强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改善师生就餐环境。
(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思政教育,安全管理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依托名班主任工作室组织多种形式的工作经验交流,举办了 “班主任能力提升”培训, 开展了“新老结对”活动。在省市班主任能力大赛中,刘蓓老师均获得一等奖。方静名班主任工作室“活动育人 平台支撑 多元助力中职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成果获市级三等奖,被省教育厅作为德育典型案例征集,在全省中职学校推广。在思政教育方面: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做好了住校生准军事化管理的筹备工作。成立了“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在“三全育人”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从“行为习惯养成”、“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四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思政教育活动。开展了“经典诵读”、“学党史,明方向”、“强国复兴有我”、“传统文化进校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活动。组织3千多名学生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在各类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近20余名同学获市级三等以上奖项,获得省级三等以上奖项5个。校关工委被评为芜湖“五好”关工委,创新创业中心被评为芜湖市中小学 “十佳社团”,资助工作获全市先进单位。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在疫情防控方面,与属地疫情防控部门紧密联系,落实防控管理制度,全年组织师生核酸检测近6万人次。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完善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完善重点部位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开展了防溺水、防电诈、防校园欺凌等安全教育活动,持续进行校园周边整治。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三)分类高考成绩稳定,招生人数实现新的突破。384名学生参加分类高考,录取大专277人,录取本科6人。与联办的三所高职院校确定了3+2的招生专业13个,其中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新增了3个合作办学专业。2022年3+2和普通中专合计招生1336人,创下了三校整合以来的新高。
(四)加强教学教务管理,技能竞赛成绩良好。加强教学巡视,学籍管理做到“零失误”,教材管理做到“零库存”。加强体育课堂安全教育和常见传染病预防的宣传工作。完成了“3+2”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录取工作。做好对外考务工作。本年度组织了20场教育、人事考试,接待考生6万余人次。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圆满完成了各专业实训教学任务。中德诺浩汽车运用与维修191班32名学生获得F+U萨克森职教集团颁发的汽车机电诊断与维修技师国际技能证书。抓实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成绩良好。在芜湖市第二十一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中,我校参赛选手获得一等奖10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14个。
(五)加强成教管理,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推广和创建办学水平A类学校工作。完成了2020、2021、2022三个年级学生的报名、注册、缴费工作。组织开展了线上教学和毕业生网上论文答辩。1+X证书制度试点推广取得新进展。全年申报382人考核指标,涉及汽车工程、商贸旅游、机械工程、信息工程的5个职业工种,比上一年增加了4个工种,系部试点覆盖率达80%,组织实施了3批270人考核,通过261人,通过率96.67%。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联动发展。学校牵头的安徽电子技术职业教育集团评议等级为“B”。学校作为长三角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长三角国际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和长三角智能制造职教集团的常务理事单位、副理事长单位、成员单位积极参加相关职教集团开展的各类活动。承办了芜湖市第一届“新徽菜·新徽厨”专项职业技能竞赛,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扎实做好《安徽省中等专业学校A类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经专家组实地查看评估,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芜湖市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已完成省级A类学校评估材料的送审工作。
(六)加强市校两级教研和各类师资培训,教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全年开设校级、市级公开课115节。组织教师参加了国培、省培、公需科目、远程教育和校本集中培训。选派了24位教师参加国培、12位教师参加省培;78位教师参加了“暑期名师工作室及中职专业课教师培训”;全员参加了2022年公需科目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2.0培训、2022 年暑期研修、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学平台应用推广网络培训、2022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组织参加了芜湖市教育高层次人才第二批项目评审、芜湖市第八批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评选、2022年度中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芜湖市“卓越教师”重新认定、教师教学业务练兵暨“教坛新星”遴选等工作。在已经评审结束的项目中,张强、吴平老师主持的项目在“芜湖市教育高层次人才第二批项目”评审中获通过;5位教师被评为“芜湖市第八批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4位教师获芜湖市“卓越教师(芜湖市名师)”重新认定;3位教师获芜湖市“卓越教师(学科带头人)”重新认定;1位教师获芜湖市“骨干教师”重新认定。陈丽、吴平老师主持的课题《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获得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22年度课题立项。在“2022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张强老师主持的项目获得特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国家级评审;方静主持的项目获二等奖。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学校选派的汽车、数学、计算机三个参赛团队,2个团队获省赛一等奖,1个团队获省赛二等奖。在“三优评比”中,获省赛一、二、三等奖各2个;获得市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
(七)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监管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妥善处理网络突发事件,维护安保监控,提高安全级别。对各类新闻稿件实行分层级的审核制度,防止在意识形态上出差错。加强对中心机房、中控中心、慕课室、录播室、报告厅等功能室管理与维护,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八)积极稳妥地做好人事管理和教师招聘工作。人才与工资年报、教龄核定、工龄补助、年度考核、薪级工资、基层报表、退休及养老保险办理、劳动年审、教师资格注册等做到零失误。组织评选芜湖市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完成了10名教师职称评定和300余名教师的档案整理工作。按程序招录2名新教师,接收8名河运技校教职工。
(九)五个系所做的主要工作。机械系:完成了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考证工作;完成了“三维创意设计(3D打印)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工作;组织参加了第六届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等技能竞赛。汽车工程系:完成了“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采购项目”和“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采购项目二包”的采购工作;完成了“智能虚拟喷涂、焊接教学实训设备建设项目”的论证工作。电气工程系:完成了“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和“电气装配实训装置采购项目”设备采购项目立项、招标、安装、培训、验收工作;完成了“职普融通”实训教学工作。
信息工程系:组织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 “1+X”WPS办公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考试,通过率100%;协助商贸旅游系完成了“1+X”华住现代酒店质量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工作。
商贸旅游系:完成了普职融通两个年级的实训教育任务;完成了烹饪实训室的招标工作;完成了旅游实训基地的规划设计与申报工作;完成了现代酒店质量管理项目和财经专业数字化管理会计项目 “1+X”的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程项目前期及招标工作所需时间较多,基建项目实施进度趋缓。二是学校没有校医室,没有具备资质的校医。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校医编制。三是近年来教师退休人数不断增加,专任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日益突出。四是因准军事化管理的中标单位发生人事变动,原定本年底前实施的准军事化管理工作没有落实。
四、2023年工作思路
一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培养人才多样化、传承技术技能和促进就业创业方面出实招。二是继续做好2023年度各专业“1+X”试点考核工作。三是摸清教师分专业、分学科缺乏情况,根据有关教师招聘政策,做好教师队伍的补充工作。四是积极稳妥地做好准军事化管理项目再招标工作。五是统筹做好后疫情时期教学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弱疫情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干扰。六是科学谋划、主动作为推动基建项目的招标与在建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七是完成校医室筹建和校医招聘第三方服务采购工作。八是做好2023年的招生工作,在保证招生数量的基础上,提高招生质量。九是充分估计后疫情时期给学生实习就业带来的压力,积极与联办企业沟通,做好普通中专毕业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十是继续做好学生的奖励与资助工作。十一是做好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和预防各类传染病工作。
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2022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