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教育局“十四五”工作计划
“十四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总体目标及工作思路
“十四五”期间,我市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治理格局进一步优化,到2025年,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更高、布局结构更优、治理能效更强、教育质量更好,教育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力打造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产教融合发展创新试验区、长三角一位化发展前沿区、教育信息化全国实验区、教育治理现代化先行区,努力建设安徽一流、全国知名、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强的教育强市。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大力实施教育事业发展十大工程,促进芜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基础教育全面腾飞工程。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和保教质量,建立更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投入体制。科学发展公办幼儿园,引导民办幼儿园向普惠性发展,努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芜湖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行动计划》,推动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开展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督导评估,建设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实施普通高中振兴计划,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探索普职融通、特色高中、学区化管理等改革。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建设芜湖特殊教育学校,促进教育与康复相结合。
2、职业教育全面振兴工程。支持现有国家级、省级示范高职学校和专业争创国家、省级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中职学校和一批骨干特色专业(群),建设一批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积极参与安徽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鼓励高职学校加强产学研工作。依托长三角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创建一批多样化有特色发展试验校或示范校。
3、高等教育全面跨越工程。推动地方高职院校升格提质。支持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实现“专、本(硕)一体”,建成全国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支持安徽中医药高专创建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支持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民办职业技术大学。加快建设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转设后新校区建设,将学校办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加快筹建安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动省属高校与市政府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支持芜湖城市开放大学构建开放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育支持服务系统。
4、教育信息化全面奋进工程。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提升芜湖智慧教育应用平台服务能力,构建区域教育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区域教育数字资源中心、区域教研服务中心。加快智慧学校建设和应用,推进“阳光云课”建设,丰富课程资源,基本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到2022年,教育信息化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争创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
5、教育改革全面创新工程。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实现现有民办学校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突出素质教育评价,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教育评价体系。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三心”工程。
6、教师队伍全面强化工程。立足管理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广大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立足培育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常态化开展教师“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活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立足服务好,优化教师发展环境。关心关爱广大教师,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7、党的建设全面保障工程。探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积极促进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改革,推进打造“清廉教育”、建设“清廉学校”。
8、教育条件全面提升工程。校园安全无隐患,课桌椅全面升级,体质健康监控智慧化,体育设施齐备化,美育条件大改善,教育投入有保障。到2023年,实施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覆盖率100%,中小学校、幼儿园专兼职心理教师覆盖率100%的“双一百”工程,创建50所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9、对标先进全面追赶工程。对接先进地区,着力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领域以及干部交流、师资培训、对外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积极争取长三角等地区名校或教育机构到我市设立分校或分支机构。深度开展普陀、苏州、嘉兴和我市长三角一体化四地教育联盟合作。
10、教育环境全面优化工程。加强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领导和部门责任;强化家校共育、家校协同,引领家长确立科学的育儿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三、2021年教育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的一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继续实施好学校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三大工程,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努力提高中小学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充实学校党务工作力量,开展好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和管理骨干的“双培养”工程。
二是持续推进办人民满意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入学难”问题。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提升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大力推进教育服务综合改革,实施好“放心午餐”、“安心午休”、“爱心托管”教育服务改革“三心”工程,力争2021年春季开始在全市全面实施。坚持提师能、正师风、立师表,切实加强和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推进“三名”工程建设,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三是持续提高基础教育育人质量。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巩固公办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继续引导民办园普惠性发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基本实现六个一体化。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积极推进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因材施教”应用项目。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严格规范各类中小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
四是持续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加强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强化市、县政府对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等。启动实施中职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推动达标建设,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办学指标中部领先,达到发达省份平均水平。更有效地发挥芜湖职业教育联盟的作用,用好政校企精准合作平台。促进重点企业与中职院校“一对一”个性化对接洽谈,完成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项目。加强对口升学的研究,加强中高职衔接,鼓励学生通过分类考试、普通高考、高职扩招等途径升入高校。
五是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教育交流合作。深度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四地教育联盟。积极推动县区、学校与长三角的互动交流。持续推进重点改革事项落实,督查推进教育现代化2022年实施方案落实,启动“十四五”规划实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