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联动 小初衔接 ——芜湖市唐莉梅名师工作室、镜湖区吴书琦名师工作室联动开展研修活动

发布日期:2023-04-28 16:23 来源:北塘小学 浏览次数:

为了切实加强小学和初中学段之间的融合,探讨英语教学小初衔接的有效路径,4月27日上午,芜湖市唐莉梅名师工作室和镜湖区吴书琦名师工作室在镜湖新城实验学校开展了联动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吴书琦老师主持,分为课例观摩、集体研讨和专家点评三部分。两个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成员及镜湖新城实验学校英语教研组的教师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

镜湖新城实验学校张雅珍老师和芜湖市第二十九中学华强校区李莹老师共用一个六年级教学班,分别展示了基于同一主题(志愿服务)下的六年级下册Unit 7 Helping others (ask an answer) 和七年级下册Unit 2 Good neighbours (reading)两节课例,向观课教师们展现了相同主题下小、初英语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的进阶。

六年级的张雅珍老师以volunteer为主线,贯穿了at home, at school和in the community三个情境,引领学生从熟知的家庭生活入手,思考如何帮助家人,再走进校园,帮助老师和同学,最后迁移到如何在社会中向他人力所能及的伸出援手。本节课围绕What/How/Why do you help others?,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进行思考讨论,并提供层次性的语言支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目标语言,在语用的过程中体会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构建友爱社会。

七年级李莹老师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七年级教材学习要求之间的鸿沟,采用了“Bottom-up”阅读教学法。读前活动中,她通过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了本节课的生词和短语。阅读过程中,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让学生聚焦wh-questions,并有目的培养学生对文本预测和快速寻找关键信息等阅读能力。本节课李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职业者如何发挥特长来更好的帮助他人,从而创建和谐的邻里关系。

来自两个工作室的三位教师代表分别针对两节课发表了自己的观课感受。

芜湖市弋江小学的王洪老师认为张老师的这节课例情境设置巧妙,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层次清晰,主线(home-school-community)明确,前后呼应。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芜湖市二十八中的张婕老师认为张老师有效整合了教材中零散的语言点,并用一条主线将其串成了结构清晰、主题明确的教学内容,有效减低了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知识。

对于七年级下册Unit 2 Good neighbours (reading)课例,芜湖市北塘小学的平红红老师认为,虽然教学内容较多、语篇难度较大,李老师却展现了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打开学生思维,关注不同职业的特长,引导学生使用wh-questions进行交际活动,最终实现本节课的育人目的。

来自芜湖市镜湖新城实验学校石艳主任指出两节课设计初衷就是要通过对一个班级进行两个学段的教学来展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衔接与提高。李莹老师根据学情对教学内容降低了难度,更注重与六年级教材的衔接,让学生从关注自己能如何帮助别人到关注不同职业者能帮别人做什么。通过这次课例展示,老师要尝试站在更高一级的学段对所教内容进行适当的挖掘和拔高,为孩子接下来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芜湖市唐莉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唐莉梅老师对这两个课例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两堂课都是以有意义的真活动、真问题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真实的生成。她用三个“真”来评价了两节课的共性:“真”情境推进教学,“真”活动帮助学生习得知识,“真”意义实现学科育人价值。她指出,本次英语教学小初衔接研修具有重要意义,老师们要在教学打开格局,立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长久发展。

此次小初衔接研修活动打破了学段的壁垒,提供了互相交流切磋的机会。这是一次尝试,更是一次出发,让我们带着思考,携手共进,传好小初“接力”的交接棒!